5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召开了首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发布“新结构经济学”成果。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正依托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将结构内生差异的视角引进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各个子领域,包括货币、财政、金融、贸易、产业组织、劳动、区域、环境等等,通过教材建设推进学科建设,并基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开辟并引领了发展融资等主流经济学忽视的研究领域。
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发布“亚太区域合作问题研究”成果。“十三五”以来,中心组织跨院校、跨专业的专家团队撰写“亚太区域合作与全球经济治理研究丛书”,围绕亚太区域合作在我国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高水平自贸区网络等方面所发挥的多元作用开展了深入研究。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王帆发布“国家发展动力”理论成果。研究团队将“国家发展动力”定义为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形成的,确保国家存续、促进国家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推动力量,并将之分为存续性动力和驱动性动力两大类。存续包含持续力和活跃力。驱动性动力包含生产力、发展力和创新力。各国均可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全球并不存在唯一的最优动力链。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肖永平发布“国际法知识体系”成果。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国际公法学》(第三版)《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第二版)是中国学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阐释中国国际法立场与主张,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运用系统思维构建的国际上独树一帜的国际法知识体系,为建设国际法学一级学科、发展更具国际影响力和科学自洽的国际法学二级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发布“中共党史党建学”成果。如何建优建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履行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的学科使命,是摆在党史党建学界面前的新课题。《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论稿》一书包含了学科建设的总论、分论,学科前沿等方面的讨论,适应了一级学科建设的要求,有助于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高质量发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尝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发布《中共党史人物传》成果。该丛书是中共党史人物传记方面里程碑式的原创著作,是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填补了我国现代史人物研究方面的空白,丰富了中共党史的内容,既是不可多得的史料丛书,又是一套完整的爱国主义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发布“中国发展学”成果。中国人民大学扎根中国大地,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访谈”等实践项目,总结凝练中国的脱贫、发展经验,支撑中国发展学、减贫学、边疆学等若干新学科增长点。目前已经形成了诸多成果。一是归纳总结“中国故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脱贫经验,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二是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中提炼理论规律,为建设中国发展学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致辞中表示,期待共同把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打造成知识殿堂和创新舞台,让一系列高品位、有内涵的学术成果产生更广泛影响。
据悉,一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系统谋划,稳步推进,发布《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倡议书》,倡议组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大学联盟”,为加快建构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贡献力量。